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到达165度的时候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,白露的起名源于一种天气现象露。每年的这时候起,在?#22812;?#40644;淮流域等地天气气侯的变化开始更多的满足于露生成的各种条件。此时,是夏秋季节的过度时期,地球外围的大气环流发生着变化,大气层结趋于稳定,北方冷空气控制的地域日益扩大,所以晴好的天气多了起来。
白天大地吸收着阳光放射的热能,天气暑气犹存,显得燥热。夜晚,大地又以辐射的方式向空中?#22836;?#28909;量,这样近地面的空气?#38706;?#20063;会逐渐下降,凉意渐起。如果这个时候,空气有有较多的水汽,它就会随着?#38706;?#30340;降低而达到饱和状态。因而开始在近地面的植物上附着,凝结成为白色的露珠,人们也常称之为露水。
露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,晴空,微风,空气略微潮湿,因此也就有了“露水见晴天,旱天无露水,风大夜无露”的说法。可见,劳动人民对露水生成的条件在谚语中总结的多么完美。
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天气现象的七中节气之一,其他还有雨水、谷雨、寒露、霜降、小雪和大雪。露全年都可能出现,但是在秋季出现得更?#29992;?#26174;。白露的发生是一种凝结现象,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。比如冬天的时候,如果向窗户的玻璃上哈一口气,你就会发现在玻璃上会结出一层细小的水珠,其实写几个字也非常的清晰。夏天的时候,如果你将冷冻食品,像瓶装的牛奶、果汁中从冰箱里头拿出来,同样的现象也会出现。这种现象虽然司空见惯,但是?#31383;?#21547;着科学?#35272;恚?#25152;以说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是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摇?#28023;?#20063;是文?#22235;?#23458;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。
清晨的原野,湿润的空气散发着大地的芬芳,在茂盛的禾苗上,在密密的绿草上,在疏松的泥土上,一点点、一滴滴镶缀着无数晶莹的露珠,闪亮,剔透令人爱怜。诗人白居?#33258;?#20889;到?#20843;?#25151;含露玉冠鲜,绀叶摇风钿扇圆?#34180;?#24847;思是说莲花叶面的露水儿晶?#20937;猓?#20351;荷叶宛如珠宝装饰的团扇。在这里诗人将露珠比作珠宝,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十分美妙的。白露节气之后,田间的农作物大多正值子粒灌浆阶段。玉米、黄豆、水稻等尽情的享受着露水的滋润,颗粒一天比一天饱满。此时的农事并不特别繁忙,主要是一些除草、培土、施?#23454;?#24037;作。农民们下田往往避开正午前后较热的时间。?#31181;?#30340;活儿虽加紧着干,心里却很轻松。望着茁壮成长的庄稼,一副悠然自得,丰收在握的神态。如果这时,你来到田间低头,举目远望,那种祥和的田园景象,一定也会使你心旷神怡。?#27604;唬?#26377;时冷暖控制的较量会势均力敌,当双方都进退维谷的时候,常常会形成秋季连阴雨。比如?#22812;?#30340;江淮流域等地就会发生这种天气。民间谚语“雨打白露,天天溜路”形容的就是这时候的天气。此时,在田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影响,所以农民们要注意把握天气时机。如棉花的采摘、中期稻的收割等一定要及时,?#32321;?#20016;产丰收。
白露节气之后,?#22812;?#21508;地每天的高低温差逐步加大,也就是气象上通常所说的日?#21916;?#25968;值增大。比如华东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日?#21916;?#19968;般为5至9度,中南地区为7至12度,华北地区为10至15度,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甚至能达到18至20度。由此可见,越向北走,日?#21916;?#36234;大。高低温差的加大,使水果的?#20998;?#26356;?#30001;?#20056;。此时,各种时令的水果十分诱人。清脆的苹果,黄润的苏梨,紫红透绿的葡萄丰富着人们的餐桌,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品尝瓜果美味的大好时机。
白露节气之后,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显现。勤劳的家庭主妇们会将薄一点的被子备在床头,夜间睡觉,即使是在南方,薄被也是一定要盖的,否则很容?#36164;?#20937;,引起腹泻。为此,民间就有了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,白露身不露,露了冻泻肚”的说法。白露节气之后,秋意渐浓,天气渐爽,如果你在晴朗的夜晚外出,沐浴着微风,仰望满天的繁星,摒心静听牛郎织女?#37027;?#32454;语的时候,也许露珠会打湿你的衣衫,这就是白露。
本文版权属于有机会(www.iswyo.live)或者相关权利人享有或者共有,未经本公司或作品权利人许可,不?#33804;我?#36716;载。转载请以完整链?#26377;?#24335;标明出处,商业使用请联系有机会。